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二是筷子舞,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三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扬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四是查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五是科尔沁“博”舞。“博”,是萨满教中的巫师,研究者称之为“萨满”。蒙古人则自称为“博”。“博”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行“博”。“博”舞即指行博时所跳的舞蹈。
总之,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滑步:双脚正步位站好,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右脚掌原地踏一步,紧接着左脚掌再原地踏一步,然后右脚落地屈膝,重心在右腿,同时左腿向旁伸腿踢起,紧接着迅速收回成自然位,动作可连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