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图微展览——二十四节气秋分
节气由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节气释义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气候特点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从秋分这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两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三候
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