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开平的胡同》作者李树生(五)

发布时间:2021-08-14

Signing meeting

 

 精选好书推荐 

 

 

最近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图片
图片

当然有的

书单已经准备好了!

 

图片

 

推荐目录

 

《开平的胡同》

—李树生一记载微观地域文化

 

 

 

 

 

 

16信义胡同

 


推荐指数:★★★★★

信义胡同位于开平南门外六街,忠义胡同的北趟街。胡同东端顶在文昌宫西北墙角堵塞不通。西口开在五街老爷庙东墙外,东西走向长百米,街道较窄。这是开平唯一的处于两座庙宇之间的胡同,庙宇文化积淀很深,也是最为闭塞的胡同
早年,这里叫喇叭胡同。说到胡同名称,还有一段传说。胡同的南边已经有一条平行走向的号丧胡同,院 落的北门开在本胡同,也就是说新开设的胡同南边已经定型,只能在北侧建筑一排房子。而北侧又处于南护城河南岸高上坡的狭长地带,空间较小。在北侧东数第一家建房的人家打下地基后,南侧的人家嫌留的胡同窄,便要求往下盖房地基往北错一点。可是也不知怎么地,以后挨着往西建房的各户也都主动向北撤退一些,使胡同形成了东头较窄,越往西越宽的地形,好像喇叭形状,故取名喇叭胡同。解放初期认为胡同名称不雅,不能表达翻身农民的精神风貌,故更名信义胡同。
忠义胡同北侧也是开设两个门,南北通行。不过,各家的北门很少走。因为北门很高,要从平地上登十几级台阶才能上去。平地以下是南护城河,北门口距离护城河南岸很近。为了保护河岸不受波浪冲击和雨水冲刷,护城河两岸重要地段均用长条板石护岸,有的地段护岸是直上直下的。据在本胡同长大的陈永利介绍,南护城河干枯时期,曾露出河底,看到用长条板石铺的底,4条护城河先后改建道路时,均没有清底,那么多好石料都埋在地下。
信义胡同北侧有10个门口,南侧6个门口,其中有3个门口是南边胡同的北门口,人们经常走南门口,所以胡同里时常走动的人不常见。虽然胡同居住人家不多,但为了碾米与粉碎谷物方便,胡同东头有一台孟家安装的小石碾,西头有一台陈家安装的大石碾。胡同里没有水井,人们挑水或绕到护城河西边100多米的翟家店水井,或绕道东边韩家胡同的水井。明初建房立胡同,居民从什么地方迁移过来的都有。虽然姓陈的、姓孟的姓氏复杂,几乎是一个门口一个姓,但彼此以邻为善,世代和谐相处几百年。居民都是普通平房,坐北向南,二进或三进房屋,面宽三间,没有建筑物十分讲究的院落,但各家各户都收拾的很四至,注重美化绿化。人们不忘自己的本分,以务农种田为主业,也兼有做些小买卖的,坚持取财有道,不取不义之财。大家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能够过上稳定的小康生活。胡同里蕴含着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清朝末年,原籍唐钢厂区内贾各庄的袁氏家族迁来开平,始迁祖袁福勤买下信义胡同14号院。有两个弟兄在忠义胡同安家,有一个弟兄袁志三在开平北大街西侧落户买下一个大院落,开办了棚铺生意兴隆。始迁祖福勤膝下有三子,长子单字恩,次子忠,三子义,老三于1912年在开平生人。始迁祖掌握一手厨子手艺,开过饭馆,村里乡亲有个红白喜事一准过去帮忙,还帮助主持当司仪。忠义胡同有一民间艺人韩瑞祥,能糊顶棚、会扎纸扎,其父不幸病故,请福勤帮忙发丧,但经济上没有足够的钱。福勤告诉他,打算怎么发丧就怎么办,不要顾虑钱。结果福勤资助韩家发丧了老人。福勤就是这麽热心助人,村里人评价说:“有人来借锅,会把锅台也刨给人家。”福勤还会用民间偏方治疗腮腺炎,每年春天腮腺炎流行期间都要治疗几个人,分文不取。因此福勤在庄里口碑很好。1920年老人病故时,曾留存本人一幅画像,韩瑞祥执意拿走保存,说要像保管自己年纪人的一样精心保管。老三袁义为了养家糊口,什么都干过,学生意,做买卖,解放初期在街里当财粮(村公所会计),还到郊区商业局帮忙,直到1958年到唐钢上班,才算把一生职业定下来。袁义和大哥多才多艺,擅长玩管乐器,笙、箫一类的乐器都能拿起来。旧时,开平的显赫人家办丧事多是大操大办富发丧,为显示富有人家的孝心,除用混六六的棺材、24杠抬运外,还要请和尚或道士做法事。开平没有足够多的道士做法事,玉清观就聘请几名懂法事、会念经的百姓,组成一个小班子,各自也准备好道袍,需要做道场时就集中起来。袁义和大哥袁恩为了家庭生活,也参加了玉清观做道场的班子,用乐器伴奏维持了许多年。1948年生人的袁家第三代人袁玉仓聪明好学,1968年于开滦一中高中毕业(因文革晚毕业一年),1969年服兵役在省军区,1977年调到唐山市郊区武装部副营级干部。1985年转业,先在开平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任正科级主任,后又调到开平区国土资源局,2009年退休。因玉仓继承了父辈玩管乐器的传统,退休后有了用武之地,经常与老友一起吹拉弹唱,其乐融融。玉仓膝下有一儿一女,都有很好的工作,组成幸福的家庭,已经传承到六代人。
改革开放以后,居住在3号院的钱东兴,继承了夏庄回民善于饲养牛、贩卖牛的传统产业,最早在胡同里发家致富,成为万元户。居住在2号院的陈老大于80年代,与杨家姑爷合伙在东城路二街的地盘上,开了一号炉料经营店,好好火了几年,挣下不少钱。于新世纪之初歇业。
胡同饱经沧桑。1976年地震后,居民在恢复建设时,胡同东段的北侧发生了欺街占道现象,地震前整齐平坦的街道变得扭曲不直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也没有人干预,致使胡同的容颜正在一天天老去。
17消失的辘轳把胡同
辘轳把胡同位于南门外六街尚家花园东南角。北起花园西北部,往南走出30多米,拐个弯朝东走去。早年建房没有个统一规划,每个家庭自行为事,实际上就是贴着建好的房子围墙走,走出的形状好似井上汲水的辘轳,故取名辘轳把胡同。胡同全长不足百米,很窄,东出口面向七街南转角居民区。胡同里先后只有郑、王和孟姓三户人家,房屋之外的土地是花园和菜园,公社时期都是生产队的菜园子,有一眼水井。尚家花园几度辉煌,几度沉寂。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胡同内的道路都变成了宅基地,六街大队分配给农民恢复建房,胡同不复存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公安部门在开平镇的住户大门上挂过一次铁片制的搪瓷门牌,而“辘轳把胡同”的字样已经消失,人们只留下对胡同的记忆和怀念。
18 谢家胡同
图片

推荐指数:★★★★★

开平镇七街有一条谢家胡同。据《开平区志》记载,这一小巷名称来源于明朝名将、蓟州总兵戚继光的参将谢府第。
戚继光是明代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对练兵、治械、陈图等都有创建。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宰相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负责戎守地区相当于今河北省长城内东起山海关、西至石塘路(在密云县)及天津市以北一带,共880多公里的长城沿线,总兵官驻迁西三屯营。戚继光在镇16年蓟门安然。时人誉为“足称震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戚继光主张练兵之要在于先练将,在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敢于让诸参将(位次于总兵、副总兵)们分守各路。万历年间,继光派谢参将(可能是谢存洪时任彪骑将军)镇守军事重镇开平,统领各路人马谢参将在开平建设了住宅府第。因他是开平镇统领军事、政治的最高官员,故将他府第后门的小巷取名谢家胡同,一直叫了400多年到如今。当年提起开平城的四大名门望族,曾有“东谢西黄、南陈北赵”之说。
谢家胡同位于开平东大街南侧中段第二道胡同,全长200米。胡同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条190米长的无名胡同向北通往东大街东大街南侧临街建筑物是几十家相连的商店(正门),院落均南北通行,各商店的南门(后门)全设置在谢家胡同。凡商业上的事务通过正门,面与商务无关的活动则要走后门。也就是院落北半部是经商区,南半部是生活区。
《开平区志》记载,谢家府第的院落全长190米,与无名胡同等长,宽20米,南北临街,建有六层正房。整个院落建筑砖石到顶,灰浆砌成,飞檐翻脊,前出廊后出厦,用料讲究,装修的富丽堂皇。第二道门系垂花轿顶形状,用料磨砖对缝,上下门槛及门扇均有浮雕,黑漆红边,铁钉铜环,美观大气,壮丽坚固。第二层房大厅与其他层大厅有不同之处是木制方格天花板,彩绘精致,与北京宫殿的天花板相似,可以在上面储藏物品。谢宅也曾留下千秋佳话,传说当年戚继光巡视山海关一带边防军务时,曾以这个院落做过行辕。据说,谢氏后来家道中衰,将宅院出卖与李家,但说不清发生在那个年代。据老人们说,谢宅大门通往二门的甬路中间,曾放置一口直径1米多的用汉白玉雕制而成的莲花缸,缸的外壁周围雕刻着八仙过海的立体浮雕,做工精湛,堪称精品。可惜“文革”初期被红卫兵当做“四旧”毁坏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谢家胡同如同开平全城的建筑物被震毁。震后恢复建设是居民各自为战,80年代初期均建起了新房。如今,谢家胡同还是那么宽、那么长,两旁建筑物的用料、装饰更加讲究,然而胡同的容颜却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19无名胡同
无名胡同位于开平七街、古城南门东侧内的城墙根。从谢家胡同西口出去,向南行走50多米,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道,长20多米、宽4米,即是无名胡同。谢家胡同建成后,胡同南边与城墙之间尚有一点空间,后来迁徙到这里的人家,便充分利用这块空闲地建房定居。胡同里南北各有两家,共4个门口。南侧西边是胡家,东边是谭家;北侧西边是何家,东边是孙家。胡同虽小,但具备胡同应有的基本设施,胡家门前有一眼水井,谭家门前有一台石碾。
谭家人丁兴旺,祖传的面食手艺传承几代人。到民国期间谭氏兄弟五人合伙作面食打烧卖,开饭馆,赶圈集,买卖做得很大。谭老二有一条腿残疾,人送绰号“谭二拐”,但他有绝活,善于用头顶物件。一簸箕玉米,一袋面粉顶在头上走路虽然一瘸一拐,看似不稳当,实则平衡掌握的很好。他有儿子五个,大儿谭敬仁不愧商人家庭出身,善于做买卖,对陶瓷商品有研究,20世纪80年代,曾在唐山老火车站为郊区巍山瓷厂开陶瓷门市部,出任经理,90年代当马家沟电瓷厂厂长。不幸的是,因长期烟酒过度,50多岁就过世。谭老二这一门一直住在老宅子现在是五儿子一家居住2016年还盖起了两层小楼。
20 开平的胡同
图片

推荐指数:★★★★★

始建于唐代的开平古城,是一座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城,方位性很强。长度均为750米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相交于十字街口,把城区分割为四个方块。而沟通这此东、南、西、北大街的,便是胡同,从而使全城形成棋盘式格局。紧紧围绕在古城周围的村落,其建设形态有正方的,也有长方的.街道之间的连通即是胡同。
开平的胡同很多,真正有名称的号称18个胡同,既有在城内的,也有在城外的。开平胡同名字的成因,大概有四种。为数最多的是以大户姓氏命名,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又聚集在同一条胡同,便命名为韩家胡同、陆家胡同、霍家胡同、高家胡同、李家胡同等:另一个是达官显宦、名门望族,如谢家胡同。以地形地位命名的,从街道中间走进去,向两边分岔,形如古时的钱岔子,便命名为钱岔子胡同;还有状如从井里汲水用的辘轳,便命名为辘轳把胡同;位于东大街北侧第二条巷的,叫二道胡同。一般这类胡同都比较狭小,偶尔也有不通的,叫死胡同。以官府机构命名的,明清时代、开平为北方军事重镇,驻军屯扎。清代绿营兵(汉军)营以下为讯设把总分领。开平讯衙门所在的的街巷,便命名为衙门胡同。有的胡同名称还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忠义胡同、信义胡同。开平的胡同从形成和发展角度看,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开平的胡同虽多,而没有名称的也不少,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省略了“胡同”二字,三街二条、三条、四条和二街四眼井实际是胡同,但免掉了。二是冠以其他名称,因胡同也是小巷、小街道,故没称胡同,如杨家巷、王家窝。三是未冠名,一些两端通向其他街道、连接大街与胡同、胡同与胡同的狭长小巷均没名称,谓无名胡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从胡同的形成看,都是因井而成巷。开平的多数胡同内都有井,如霍家胡同、衙门胡同等。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饮用水就是靠公用井,一般百姓家没有私家专用水井。
胡同里有的房屋建筑很讲究。在宽胡同里,有的人家高院墙、大门口,在两扇黑漆大门上分别雕刻精美的大字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门前左右相对摆放两只大石头狮子。在中等胡同里的,有人家是两扇红漆门,门扇转轴处有石门墩相托,门上顶着门钹,门前有拴马桩、上马石打开大门,迎面是月亮门、影壁墙。这此都记述着名门府第往日的繁华。1976年大地震,毁掉了这些精美的建筑,胡同里昔日的风采也已荡然无存。
(原载《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