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图推荐 | 二十四节气:梨花风起正清明

发布时间:2021-04-01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清明节最初并不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是一年中最美时光的代称。后来融合了寒食节扫墓祭祖和上巳节踏青的习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祭祖扫墓怀亲,是思念绵绵的清明。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踏青游春休整,是意趣绵绵的清明。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在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
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
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我们现在所说的“清明”,其实包含了古代另一重要节日“寒食”。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后来两节逐渐融合。
一般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曾割大腿上的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抱树而死。文公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即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
一出春天的时间仪式
一段承平盛世的历史记忆
我们在清明慎终追远
在和煦的春风中拥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