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介绍专题|国内各省市公立图书馆介绍(二)
浙江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总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国家一级图书馆,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杭州藏书楼,1903年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成立浙江图书馆。1911年接收管理文澜阁及《四库全书》。1912年孤山路馆舍白楼落成,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1913年作为总馆开放。1931年大学路馆舍落成,1932年正式开放并定为总馆。1937年抗战爆发,总馆迁至南田镇(今属温州市文成县),文澜阁《四库全书》迁至贵州地母洞等地。1945年底迁回复馆,以孤山馆舍为总馆。1951年接收著名藏书家刘承幹捐赠的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今湖州市南浔区)及藏书。馆名几经变更,1953年确定使用“浙江图书馆”为馆名。1998年曙光路馆舍总馆开放至今。2008年增挂“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牌子。2015年成立首届理事会,实行以理事会为最高决策和监督层的管理体制。浙江图书馆现有馆舍5处,以曙光路馆区为总馆,另有孤山路馆区、大学路馆区、嘉业藏书楼及德清书库馆区,馆舍总建筑面积5.51万平方米。在全省各地设有17个分馆,9个流通站。
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其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3月,由梁焕奎等人募捐、湖南巡抚赵尔巽准令于古定王台创办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它是我国第一家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泽东在此自学半年,1927年间何叔衡担任馆长。1949年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南图书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84年12月韶山路湖南图书馆馆舍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题写了馆名。现有馆舍主楼面积2.3万平方米,培训楼6700余平方米,馆藏实体文献450余万册(件),其中图书308余万册(件),古籍线装书80余万册(件),报刊55余万册(件),视听与缩微制品20余万件。数字资源规模增速迅猛,电子图书达330万余种。年到馆读者256余万人次,外借文献259万册,网站年访问量达2860余万次。湖南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中不少是稀世的善本、谱、牒、字画、手札等,尤以丰富的地方文献著称。本馆设有综合借阅处、文学艺术图书借阅室、中文报纸期刊借阅室、外文借阅室、中文参考图书借阅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服务窗口,还相继设立了独具特色的湖南人物资料中心、毛泽东著作版本室、徐特立藏书阅览室、家谱收藏中心、滋贺文库、音像借阅室、盲人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老年图书馆、女子图书馆等。本馆实行开架借阅,现设有阅览座位1570余个,开展书刊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检索、专题服务、系列讲座、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读者服务工作,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获取知识信息、阅读休闲的理想场所。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介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是广东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所在地,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8年5月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胜迹"南园",后为清代广雅书局藏书楼;1917年7月定名为广东省立图书馆;1933年10月广东省立图书馆并入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1950年7月广东省立图书馆改名为广东人民图书馆;1955年5月广东人民图书馆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正式合并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2002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更名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普通文献861.18万册(件),其中纸质文献847.01万册(普通图书689.75万册,含外文图书27.07万册)、视听文献11.71万件、缩微制品2.46万件。期刊约2.46万种88.59万册,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频数据库等)合计约864.47万册(件)。